夏天的夜晚,我和朋友在路边嗑毛豆喝啤酒,讨论如何发财。
作为创业者,曾有段时间我常去听各种会、各种沙龙。太高大上的项目听不懂,中小学及学前教育相关的一般能听懂,而且这类项目极多。久而久之我也有了些结论。
把大象装进冰箱需求三步:一打开冰箱门,二把大象赶进去,三关上门。挣孩子家长的钱也需要三步:一吓唬他们;二安慰他们,说你这里有“特效药”;三收送上来的钱。
这三步里第一步“吓唬家长”是最重要也最难办的。不能太狠,那可能涉嫌违法,也不道德,比如说人家孩子会中毒之类。前几年三氯氰胺事件已经害了不少孩子,家长们再承受不了这样的惊吓。可以程度轻点,感情色彩浓点,比如“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啊”,或者“你家的孩子距离清华北大还有多远?”注意,这里只能提清华北大,象我毕业的那种糟糕的母校最好不要提。因为很多家长觉得中国只有这两所大学的名字起得好,配得上他家孩子。
家长作为目标受众需要被细分。最好搞定的一种是你一说他就信,立马掏钱。这种人数虽少但很重要,先找到他们,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。”
什么?没钱?别担心,他们可以卖房子卖血。还有一种也是少数,他们可能有高学历,最要命的是还“心大”,怎么吓都不怕。对这种就别白费劲了。剩下的都是可以争取的潜在客户,对此我们要有信心。先讲个故事鼓鼓劲:
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中的那位曾子的母亲,贤人之母必也是贤人。有一回,外乡一个和曾子同名的家伙杀了人。有人跑到他家报信:曾子杀人了!曾母正在织布,眼都没抬,我儿不会杀人。过会儿又有人跑来:曾子杀人了!曾母还是不理。又一会儿第三个报信的来了:曾子杀人了!曾母心里骤然紧张起来。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,端起梯子,越墙逃走了。
坚持,坚持,还是坚持。
说到怎么“恐吓”,也很简单,只需问一个问题:成绩如何?
好!有多好?是第一名吗?什么?第二名,那就危险了。万一人家只有一个录取名额呢?这是个赢家通吃的时代,除了第一名其他都没意义。
这说法能唬住几个傻的,范围还是有限。但不用急,因为这最难的第一步已经有人替我们做成了。
小学——初中——高中,几乎每所学校每个老师都在年复一年、日复一日地向家长们传递着一条信息:关注你家孩子的分数,分数决定未来。这条信息的厉害之处它具有病毒一样的属性,能扩散传染两种负面情绪——恐惧和焦虑。校长把它传染给任课老师,老师传染给家长,家长传染给孩子,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,四处弥漫着。感染者张着嘴瞪着眼,绝望地各处张望,盼望获得拯救。这时你来了,象菩萨一般降临。
接下来就面临同行间的竞争了,如果妖精太多,唐僧肉不见得人人有份。此间的招数大家都明白。按大众传播学理论,高频次的重复确实有效果,作用相当于对公众洗脑。如果圈到钱了,就广告轰炸。电视广播,地铁路边,公交公厕,到处都是“So easy!”
没圈到钱的就每天趁放学下班那会儿到小区门口散宣传页。和保安搞好关系,天天蹲守在那里,多少会有收获。还要重视“朋友圈”,鼓励大家转发,转一次可获赠几粒“特效药丸”。
创业的小伙伴们,暑期马上到了,机会到了。老师、学校、全社会,都是我们的合作者或友商。大家一起去捡钱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