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年与红楼

女主人是位中学语文教师,我作为家属也就常常听到一些校园里的风声雨声。

现在国人不爱读书这事儿大家争论很多。每年有个“世界读书日”(4月23日),学者教授们都来呼吁,我们的人均读书量远不如欧美,近不如日韩,大家赶紧来读书吧。其实如今大家每天捧着手机,看到眼里的字并不少,什么聪聪换女友啦,什么聪聪他爹说什么啦。做统计时不把这些计入也不公平。

上面有人认真了,指定了六本书,列为高考必读。这招有效,看来不动真格的就是不行。六本书中有一部《红楼梦》。

《红楼梦》的篇幅够长,还不象《笑傲江湖》《鹿鼎记》那类,同学们要从头到尾通读下来不容易。这还不是我担心之处。最放不下的是书中不少涉及性爱的情节,该如何是好?正常的爱也就罢了,还有那些不正常的,同性之爱、乱伦之爱,初试云雨、风月宝鉴之类,象柳湘莲所言: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。量大、料足,少儿不宜,我们如白纸样的纯洁少年,准备好迎接这部分内容了吗?《红楼梦》可比不得《红岩》(另一指定书目),那全书都是满满的革命正能量,男女老少皆宜。

《红楼梦》诞生已三百年,此书一出世就开始流行。书中宝玉黛玉读的“淫辞艳赋”是《西厢记》,《西厢记》里的“淫辞”相比《红楼梦》就小儿科了。当然,《红楼梦》还不是《金瓶梅》。

不过从前的年轻人读《红楼梦》并不会象我们今天的高中生这般尴尬,因为那时他们结婚早。

上小学时我翻家里的户口本,我奶奶生于一九零零年,我爷爷生于一九零五年,小我奶奶五岁。儿时常听奶奶念叨,她嫁到我们家时我爷爷才十二岁。可以推断,我爷爷没经历过什么青春期的烦恼。以前有出评剧《小女婿》,反映的就是广大东北华北农村盛行的这种婚俗,可见我家不是特例。

我刚参加工作时办公室里有位老田,再几个月就要办理退休。领导不好再安排什么工作,每天上班只能喝茶看报。老田老家辽西,东北老乡,亲不亲故乡人。老田喝茶之余逮着我就聊个没完。老田讲,他还上小学,放学回家。一进门,书包还没放下,他娘就说了,媳妇给你娶回来了,里屋呢,进去看看吧。

老田的幸福开始的比较早,爱情圆满。他唯一的人生遗憾是他娘为他娶回来的媳妇先后给她生了四个女儿,就是没生出儿子。另一位老同志很看不惯老田的封建头脑,挖苦他:女儿好,爹的小棉袄。你穿了四件棉袄,小心捂出痱子。

目前我国《婚姻法》规定结婚年龄男22女20。虽然开两会时有人提议适当提前,但那可不是为高中生读《红楼梦》。中学生早恋在很多家长、老师那里还是要“严防死守”。我听说著名的“衡水中学”“毛坦厂中学”都是军事化管理,但毕竟是男女同校,他们是怎么做到控制那一大帮少男少女体内汹涌的荷尔蒙的?不久前央视新闻联播里无意中冒出了“大卫“雕像的画面,马上被马赛克处理了。

我猜想,要高中生读《红楼梦》的和要给“大卫”打马赛克的肯定不是同一个领导,但他们都是说话有份量的人,看来他们之间缺乏沟通。

我替专家们想出一个办法,可以改编一套中学生专业版《红楼梦》,删去“少儿不宜”的文字,用小框代替,里面填上声明:此处略去多少字。

只可惜,人微言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