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篇课文请您读

小跑的语文书上有篇课文让我心里老不踏实。我拍了两张图放在上面,麻烦您给看看。

燕子专列1燕子专列2

这是篇科普文章吗?确有其事吗?感觉文中所述有违常识。燕子是鸟类,不象鱼不象蛇,不是冷血动物,冻僵了不会再活过来。如果没冻僵也不会让人轻易捕捉。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闪烁其词,即便是真事,这样写法也不“科学”。

如果不是科普是一个故事,那应该用讲故事的语气,和现实拉开距离,不要误导孩子。象童话故事、科幻故事,孩子一听就知道那不是真实的。

瑞士我没去过,也不认识那里的人,没法打听。不过地理我学过,知道瑞士人擅长制作钟表,卖得还很贵。但如果他们象文中那样帮助野生鸟类可太不靠谱了,不管他们多有钱。

野生动物不会喜欢人靠近,陌生的环境(鸟笼或车厢)会使它们受惊吓。它们会乱飞乱撞,即使健康的鸟也会很快死亡。此外大自然有自己的规律,极端天气可能对野生动物造成伤害,但坏天气过后生态系统有办法自我修复,不需要人的帮助。

我把困惑告诉了我家女主人。女主人是位中学语文教师,职业习惯让她可以坦然面对。她说身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一名教师无权决定课本怎么编,课文怎么写。小学语文教师的使命首先是帮助孩子多掌握生字生词,使他们早日获得阅读的能力,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发现,自己去判断。女主人说得对。我想起自己上小学一年级时的语文课。学过拼音之后,第一篇有汉字的课文是一句话: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。

关于野生动物的科普文章很多,《动物世界》《人与自然》里常听到精彩的文字解说。反映科学的人文精神的文章也很多。我还记得中学时学过一篇“火刑”,纪念反抗天主教会捍卫“日心说”的布鲁诺,作者是我国老一代科普作家郑文光。“台伯河还像当年一样淙淙地流着……”文中的这句我至今没忘。